![]() |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3839
威望:3964 點
金錢:1130 USD
貢獻:125246 點
註冊:2023-03-03
24小时最新全球实时新闻汇总07-31美国 川普签署行政命令 将对巴西征收50%关税 7月30日,美国白宫表示,美国总统川普签署行政命令,对巴西加征40%关税,使总关税额达到50%。川普此前宣称将自8月1日起对从巴西进口的商品征收50%关税。 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把对巴西出口产品征收50%关税的实施时间推迟七天,同时对多种产品予以豁免。 周三签署的行政命令称,这些关税是为了回应巴西政府实施的政策和行动,这些政策和行动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该命令称,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已成为“出于政治动机的迫害”的受害者。博索纳罗因涉嫌参与针对巴西总统卢拉的政变而受审。 川普的决定伴随着一长串例外清单,其中包括橙汁和飞机零部件,这惠及巴西航空工业公司。这家巴西飞机制造商一直在努力解释关税对其美国业务的影响,其在美员工超过2,000人。 在白宫发布情况说明后,巴西雷亚尔兑美元一度下跌1%,之后收窄跌幅。 在明确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基本不受关税影响后,该公司股价扭转跌势。 美国 川普宣布对印度征25%关税 并对购买俄能源实施惩罚 美国总统川普30日宣布,预计自8月1日起课徵印度25%的关税。川普表示,印度虽然是美国的朋友,但是由于其过高的关税,以及非关税障碍,长年和美国的生意不多,而印度又主要向俄罗斯购买军事装备,同时也是俄国最大的能源买家。 川普表示,印度除了要被课徵25%的关税,还要为上述的行为支付罚款。川普也强调说,美国对印度有非常大的贸易赤字。 唐纳德.川普总统周三表示,他将对来自印度的商品征收 25% 的关税,此外,由于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3, 0.00, 0.00%),还将对其征收额外的进口税。 川普在其 “真实社交” 平台上称,印度 “是我们的朋友”,但印度对美国商品征收的 “关税过高”。 这位共和党总统还表示,印度从俄罗斯购买军事装备和石油,而这为乌克兰战争提供了支持。因此,作为其政府对多个国家修订关税政策的一部分,他打算从周五开始征收额外的 “惩罚性” 关税。 此前,美国与欧盟、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达成了一系列经过协商的贸易框架 —— 川普称所有这些框架都将为美国商品打开市场,同时让美国能够提高进口税率。总统将关税收入视为一种手段,以帮助抵消其近期减税政策带来的预算赤字增加,并创造更多国内工厂就业岗位。 尽管川普有效地将关税作为重塑贸易条款的 “棍棒”,但其经济影响尚不确定,因为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随着关税成本转嫁给国内企业和消费者,美国经济增长将放缓,通胀压力也会加大。 美国人口普查局报告显示,去年美国与印度的商品贸易逆差为 458 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从印度的进口额超过了对印度的出口额。 印度拥有超过 14 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与俄罗斯关系密切,且印度政府未支持西方针对俄罗斯乌克兰战争实施的制裁。 今年 2 月,川普会见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时曾表示,印度将开始购买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 周二,川普在结束对苏格兰为期五天的访问后,在返程航班上向随行记者谈及了他的贸易和关税政策。当被问及有关印度正准备应对美国至少 25% 关税税率的报道时,他拒绝置评,只说 “我们拭目以待”。 川普还表示,与印度的贸易协定框架尚未最终敲定。 美国 白宫:川普下令对铜进口征收50%关税 7月30日,白宫宣布特朗普总统签署第232条款公告,自8月1日起,对进口半成品铜及铜密集型衍生品统一征收50%关税,以“维护国家安全”。 征税范围包括铜管、铜线、铜棒、铜板,以及管件、电缆、连接器、电子元件等;产品中非铜成分仍按对等或其他适用关税征收,两种232关税(铜与汽车)不叠加。铜矿石、粗铜、阴阳极及废料免征。 公告还授权商务部设立“纳入”流程,将更多铜衍生品纳入关税清单,并可依据《国防生产法》支持国内铜业。该项措施源自今年2月特朗普依据232调查令,由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评估铜产品进口对美国国防和制造业的威胁。 调查认定,铜是飞机、地面装备、舰艇、弹药等核心国防材料,美国铜业正因外国产能过剩和严格环保法规受挫,国内原料冶炼及加工投资不足,且对外贸易逆差巨大、不可持续。 公告发布后,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铜期货应声重挫近20%,迅速抹去与伦敦市场的溢价,市场对美国大幅加征铜关税的反应剧烈。此次关税旨在为美国铜企创造更公平竞争环境,振兴国内关键产业链。 美国 川普支持率跌至40% 重返白宫后新低 路t社/益普索最新民调显示,川普总统的支持率下降1个百分点至40%,这是他第2任期内的最低水准,美国人民对他处理经济和移民政策方式仍感疑虑。 路t社报道,这项为期3天的民调于昨天结束,访问全美1023名成年人,误差幅度为正负3个百分点。 民调结果显示,受访民众对川普的看法非常两极。共和党人有83%认同他的施政表现;民z党人仅3%;无党派人士约1/3。 路t社/益普索(Reuters/Ipsos)上次在7月15日至16日进行的民调中,川普的支持率为41%。 共和党籍的川普在竞选时承诺振兴美国经济,以及打击非法移民,但民调显示,美国人民对川普在这两个领域的评价都褒贬不一,川普政府在这两方面采取激进策略。 约38%受访民众认同川普对经济的处理方式,高于7月中旬民调的35%。在移民议题上,川普的支持率也略有上升,达到43%,而先前民调为41%。 所有这些变化都在民调误差范围内。 美国 美军大撤退?传将从欧洲撤军1/3 美国《Politico》报道,随着五角大楼即将完成新一轮《全球军事态势评估》,驻德美军的未来引发柏林高度关注。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瑞斯7月29日访美,与美国国防部长会谈,明确要求在评估中纳入德方意见;但目前德国尚未获知美国是否、何时以及将以何种规模缩减在德部署。 目前,约3.5万美军分布在德国35个城镇,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与格拉芬沃尔德训练中心是其海外作战与通信枢纽,德国也在北约框架下部署了美国核武器,用以威慑俄罗斯。 五角大楼此次评估重点是优化全球兵力,以应对印太局势和军费压力,报告预计9月出炉。有北约消息称,美军欧洲驻军或削减高达30%。 德国担心若未经充分协调撤军,可能在防御端留下“危险缺口”,因为在弹药储备、战备及指挥体系上仍依赖美军支援。德国外交关系委员会资深研究员马特莱指出,驻德基地不仅服务欧洲防卫,也便于美国向中东、非洲投射力量。 为巩固自身地位,德国已承诺将国防开支从2025年的860亿欧元提升至2029年的1530亿欧元,占GDP比重达3.5%,并升级相关基础设施。总理梅尔茨和外交部长瓦德普尔也积极与华盛顿接触,7月初梅尔茨甚至致电美国总统,争取更多对乌援助空间。川普虽未正面表态,但称“德国已做出努力”,将“认真考虑”如何调整驻军。 皮斯托瑞斯强调,若美方最终决定撤军,德国需要与美方紧密协调、共同执行;唯有透明与合作,方能避免战略空白。柏林将持续通过外交斡旋与政策承诺,确保在全球军事重组中保持话语权与安全保障。 乌克兰 乌军收复苏梅拉金镇 切断5万俄军补给 乌克兰东部战线再传捷报,乌军近日成功夺回位于顿内茨克州米尔诺赫拉德方向的拉金镇(Razino),进一步在顿内茨克市以西站稳脚跟。 根据乌克兰军方消息人士指出,这次行动是由步兵部队在炮兵与无人机侦察支援下进行作战。拉金镇原本由俄军控制,作为后勤与前沿监视基地,战略位置重要,在近期乌克兰国内局势波动发动攻势失利之后,乌方迅速反击并取得战果。 此外,乌克兰空军也加大空中火力支援。根据 X 帐号《NOELreports》报道指出,乌军一架 MiG-29 战机近日在南部战线对俄军阵地进行空袭,有效削弱敌方前线部署。 另一个发展是,乌军逐步部署 F-16 战机,外界认为这可能成为战争走向的转捩点。在西方援助下,乌克兰逐步建立 F-16 的空中优势,为地面部队提供掩护,多条战线传出捷报。据乌军通报,近期又成功解放苏梅州边界两个定居点,并围困近 5 万名俄军,使对方补给中断,使俄军战况进一步恶化。 另一方面,近期社交媒体 X 上流出俄罗斯步兵骑乘电动滑板车冲向前线的影片,但在乌军火力压制下迅速遭击倒。此外,乌克兰FPV无人机部队也成功伏击一支俄军突击小组。 俄罗斯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8.8级强震,太平洋地区发布海啸警报 7月30日,俄罗斯堪察加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8级强震,系该区73年内最强地震。震源深20.7公里,距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堪察加斯基海岸126公里。 地震触发多波海啸:北库里尔斯克港街道被淹,堪察加区叶利佐沃市区海浪高达3–4米,沿海厂房、码头和锚泊船只被毁,市长宣布紧急状态,全区疏散。 太平洋沿岸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海啸警报并紧急疏散:日本北海道、宫城县海啸浪高达1.3米,并警告后续多次来袭;福岛第一核电站员工亦已撤离;菲律宾东岸、夏威夷、秘鲁、墨西哥、厄瓜多斯加拉帕戈斯群岛等地也发出预警;美国阿拉斯加至加利福尼亚沿岸均收到不同级别警报。夏威夷州长强调不要靠近海岸或观浪,“海啸会夺命”。多国气象与海事部门提醒,直至警报解除前,切勿靠近或返回海岸。 英国、以色列 斯塔默:除非以色列同意停火否则将承认巴勒斯坦国 以色列:这是“奖励”哈马斯 英国首相斯塔默(Sir Keir Starmer)表示,除非以色列在加沙地区采取“实质性措施来结束令人震惊的局势”,否则英国将于九月承认巴勒斯坦国。同一天,以色列外交部则表示,英国政府这一立场变化实际上是在“奖励”哈马斯,“破坏了实现加沙地带停火和推动人质释放框架所作努力”。 据悉,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周二稍后也发表声明说,英国若承认巴勒斯坦国将威胁英国自身,注定会失败。 据法新社援引英国首相府29日发表声明说,如果以色列不采取实质性行动结束加沙地带骇人惨状,并承诺实现长期可持续和平,英国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开幕前承认巴勒斯坦国。 斯塔默首相指出,以色列还必须满足其他条件,包括同意停火、致力于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和平以推动两国方案,以及允许联合国恢复援助,否则英国将在九月的联合国大会上采取行动。 英国政府早前表示,应该在能够产生最大影响的时机承认巴勒斯坦国,以作为和平进程的一部分。 然而,基英相斯塔默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包括来自他自己党内议员的压力——要求他更迅速地采取行动。 以色列外交部在声明中说,英方立场变化源于国内政治压力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类似表态。 马克龙7月24日宣布,法国将在9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柬泰 泰国控公然违反停火协议 柬埔寨否认 泰国今天指控柬埔寨「公然违反」边界停火协议,称柬军夜间在边境发动攻击。柬埔寨否认违反停火协议。 法新社报导,自本月24日以来,泰柬因争夺一些有争议的古庙而爆发冲突,5天战火造成至少43人死亡。两国昨天在马来西亚举行和平谈判后,同意于午夜开始无条件停火。 但泰国外交部表示,柬军以小型武器和手榴弹对驻扎在四色菊省(Sisaket)的泰军发动攻击,这波攻击一直持续到今天上午。 泰国外交部声明表示:「这代表公然违反停火协议。」 柬埔寨否认违反停火协议。这场冲突已导致两国共计超过30万人从边境地区撤离。 一名驻柬埔寨的法新社记者说,自双方开火以来,便可听见持续不断的炮火声,但自停火协议生效起到今天上午,并未听到任何爆炸声响。 法国 15个西方国家联合呼吁承认巴勒斯坦国 法国外交部长巴霍今天指出,法国和另外14个西方国家呼吁全球各国采取行动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 法国和沙乌地阿拉伯昨天在美国纽约共同主持会议,15国外交部长会后于深夜发出上述联合声明。这项会议旨在重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并存的「两国方案」。 巴霍(Jean-Noel Barrot)在社群平台X帐号中发文说:「法国与14个国家在纽约集体呼吁:我们表达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愿望,邀请尚未采取相同作为的国家加入我们。」 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上周宣布,他将于9月正式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引发以色列和美国强烈反对。 法国期盼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之举能够营造出一股氛围。 加入上述15国共同声明的包括西班牙、挪威、芬兰,内容确认这些国家对于重启两国方案「坚定不移的承诺」。 包括澳洲、加拿大、纽西兰在内,尚未承认巴勒斯坦国的9个签署国外长表达「愿意承认或积极考虑我国予以承认」的立场。 在这项会议中,17个国家、欧洲联盟和阿拉伯联盟(Arab League)共同呼吁巴勒斯坦伊斯兰主义运动组织哈玛斯(Hamas)解除武装、结束对加萨的统治,以终结在当地的这场毁灭性战争。 评论综述 媒体关于川普关税大战评论 中时:川普关税贸易战大成功?分析曝险象环生 原本各方以为,在美国总统川普猛挥关税大刀下,经济会崩溃,贸易战会失控升级,市场会重挫。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起码目前还没有。 CNN新闻网29日分析指出,川普成功完成了白宫外几乎没人料到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打赢贸易战,将美国对进口商品徵收的关税提高到超越“史慕特-霍利”(Smoot-Hawley)时代恶名昭彰的水准,至今还没带来任何破坏性影响。海关收入大幅增加,通膨率仍维持在相当低位,美国的贸易伙伴大多愿意接受较高的关税,而未大举报复。 美国与多个贸易伙伴签署的框架协议,将美国进口的外国商品关税大幅提高,同时对美国出口商品的关税设定为0或接近0。海外贸易伙伴同意开放先前关闭的市场,承诺会增加对美国的投资,并取消了如数位服务税等,一些川普政府痛批为非贸易壁垒的措施。 然而,川普初期的贸易胜利可能会很短暂。事实上,已经出现了一些迹象显示,这场胜利可能不会持续。 欧盟虽在最后一刻妥协,好在川普设定的 8 月 1 日最后期限前达成贸易协定,但已开始反弹。法国总理白胡(Francois Bayrou)说,周日是“黑暗的一天”,而身为川普盟友的匈牙利总理奥班(Viktor Orban)则说,川普压制了欧盟。另一方面,比利时总理德威弗(Bart De Wever)狠批川普政府的“保护主义妄想”。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x朗吉(Bernd Lange)则说,协议“并不令人满意”。由27国组成的欧盟必须进一步敲定协议的关键层面,若对协议的情绪转为负面,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脆弱贸易休战可能迅速破裂。 而在加拿大方面,川普政府与渥太华的谈判实际上已陷入停滞。儘管加国减轻了川普痛批的数位服务税,但这位白宫主人仍持续威胁,要对加拿大如木材等商品加徵更高的关税。 虽然“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让许多加拿大进口商品免税,但其中仅涵盖约一半的加拿大商品。因此,对加拿大的更高关税未来可能推高美国消费者的成本。 而更令人担忧的,就是美国与加拿大的贸易争端本身,就是贸易战可能难以持续降温的信号:川普在第一任期内亲自谈判,并签署了与加拿大的现行贸易协定。但即便已签署协议,川普仍随时可能改变主意,再次提高关税。 揭秘“$5500亿美国投资” 为何日本觉得“很划算” 日本为换取关税减免而承诺了一项高达5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计划。然而,巴克莱揭示这一惊人数字更多只是“理论框架”,而非真金白银。5500亿美元仅为“规划上限”,未必全部使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直接投资预计仅占总额1-2%。且美日双方在关键的利润分配问题上存在显著分歧。 一笔高达5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承诺,成为日本换取美国关税减免的关键筹码。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巴克莱最新研报显示,这一5500亿美元(约80万亿日元)的投资承诺,甚至超过了日本2024财年约70万亿日元的税收和印花税收入。然而,深入解读这份协议的构成后会发现,这笔交易对日本而言,可能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划算”得多。 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日本是“在我的指令下”进行这笔投资,白宫方面更强调,美国将获得其中90%的投资利润。但日本官方的描述却大相径庭。 5500亿美元:一个“总体框架”而非真金白银 巴克莱称,日本政府将这一5500亿美元的投资工具描述为一个“总体框架”。 报告援引日方解释称,这笔资金并非由政府直接拨付的“纯粹财政资金”,而是由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和日本贸易保险(NEXI)等政府附属金融机构提供的投资、贷款和贷款担保的额度上限。 这意味着,该框架下的资金只有在找到合适的项目且美日企业均有参与意愿时才会被动用,最终实际执行的金额可能远低于5500亿美元。报告甚至提到,预计由JBIC直接进行的投资仅占总额的1-2%,即约55亿至110亿美元。 基于上述利润分配的解释,日本在这项计划中可能损失的利息“最多只有几百亿日元”,这与日本通过关税减免所避免的“10万亿日元损失”相比,是“极其微小的”。 具体来看: 非全额投入:5500亿美元仅为“规划上限”,未必全部使用。 资金构成:JBIC直接投资预计仅占总额1-2%(即55-110亿美元);实施周期与特朗普任期同步,主要在2025-2028年间投放。 盈利分配:单个项目中,JBIC出资比例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10%(含美国企业实物出资),剩余90%由美日企业承担;该规则不适用于无JBIC参与的项目。该解释与美国宣称“美国获得90%收益”存在出入。 止损评估: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表示,即便最大损失也仅数百亿日元,相较关税削减带来的10万亿日元收益而言微不足道。 90/10利润分配?美日解读大相径庭 协议中最具争议的一点,是美方声称将获得90%投资利润的条款。报告揭示了日方对此截然不同的解读。 据报告引述,日方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解释称,所谓的“90/10”分配规则有严格的适用前提。它仅适用于JBIC参与投资的单个项目。在这些项目中,JBIC的出资额将被限制在总投资额的10%左右,而其余90%的资金需要由美国和日本的私营企业投入。对于没有JBIC投资的项目,此规则完全不适用。 这种解释,与美方笼统宣称的“美国获得90%利润”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极大地降低了日本政府的潜在损失。 现实的执行挑战 即便双方达成共识,该框架的执行也面临巨大现实障碍。 根据巴克莱提供的数据,JBIC的投资、贷款和担保总余额约为18万亿日元,年度新增执行额不足1.5万亿日元,与80万亿日元(5500亿美元)的目标相去甚远。 此外,为支持该计划,JBIC需要大规模筹集外汇,这本身就是一个难题。最核心的挑战在于,该框架的启动需要有吸引力的项目来激励美国和日本的私营企业参与。若缺乏商业激励,这个庞大的投资工具将难以被激活,最终可能仅停留在纸面上。 纽时:特朗普正在赢得贸易战?这对美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特朗普总统和欧盟委员会主x冯德莱恩周日在苏格兰宣布达成贸易协议。许多经济学家仍预测,特朗普的关税会让美国消费者面临更高的价格。 过去六个月里,美国脱离了持续数十年的全球贸易秩序,转而青睐一种截然不同且在很大程度上未经检验的模式。 为了避免破坏性的贸易战,并试图让美国略微降低其高额关税,像欧盟和日本这样的经济强国突然默认了特朗普总统的要求,接受了其出口产品面临的更高关税。 随着主要经济体纷纷签署包含现代史上最高关税的协议,特朗普总统对全球贸易的愿景正迅速成为现实。这种新常态以美国经济为杠杆,为了与美国开展贸易,其他国家不得不接受15%至20%的关税。对于钢铁等关键产品的出口,或是对特定敌对国家未来还将征收更高的关税。 这一结果似乎证明特朗普的观点是正确的——他的关税威胁是一种强大的谈判工具。而市场对针对日本和欧盟的15%关税反应平淡,这表明许多人之前预计的、由他早期更极端征税举措引发的恐慌可能不会出现。 全球金融咨询公司德维尔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奈杰尔·格林称,欧盟达成的协议是“一次重置,而非解决”。 他表示:“一年前,市场可能会恐惧。而如今,市场只是庆幸情况没有变得更糟。” 尽管特朗普总统的全球贸易计划看似取得了政治胜利,但能否在经济上取得成功仍存在很大争议。特朗普政府实质上开启了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实验,其关税水平是美国自20世纪初以来未曾有过的。特朗普要求其他国家接受的关税税率,通常只有试图保护自身新兴产业的贫穷经济体才会使用,不会是美国这样的工业强国。 特朗普及其支持者认为,更高的关税将鼓励更多公司在美国本土生产,创造美国的工厂就业岗位,同时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微乎其微。总统还坚称,关税的成本会由外国政府而非美国企业或消费者来承担,然而长期的研究表明,最终承受冲击的将是美国人。 而许多经济学家仍预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导致进口产品的企业以及购买这些产品的消费者面临更高价格。他们预计,这会减缓经济增长,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总统振兴制造业的努力产生反效果。 最近几周,通用汽车和大众等汽车制造商报告称,关税给它们造成的损失超过10亿美元。 毕马威的首席经济学家黛安·斯旺克表示:“人们忽略的一点是,即便达成了这些协议,最终的关税税率可能会达到20%左右的峰值,这比之前不到3%的水平大幅上升。” 斯旺克称,尽管人们预期关税的经济影响会“立竿见影”,但关税的实施过程并不均衡,会多次中断又重启,其影响需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渗透到供应链中。她说,经济研究表明,关税的全部影响需要6至18个月才会显现,而特朗普在2018年开启的第一任期内的贸易战,直到次年才导致制造业走弱。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经济学家布拉德·塞策表示,他认为这些关税“规模足够大,将会减缓经济增长”,而且“这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政策变化,我认为大多数美国人都会感受到”。 但他也提醒,这些关税可能还不足以将美国经济推入衰退,给消费者带来的价格上涨“足以引起注意,但不会是巨大的冲击”。塞策称,鉴于许多生产小型家电、服装和玩具的亚洲国家面临20%至30%的关税,到今年秋天,这些产品的购买者可能会感受到影响。 “在大多数经济模型中,这样的政策会减缓经济增长,但不会阻止经济增长,”他说。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最近宣布的协议是积极的,因为它们至少暂时避免了与主要贸易伙伴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但也有一些人表示,除了这一点之外,这些协议带来的经济益处有限。 特朗普重塑全球贸易格局的努力尚未完成。他的政府尚未明确,截至周五(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将对数十个国家适用何种关税税率。根据高盛的追踪数据,占美国进口额56%的贸易伙伴——包括加拿大、墨西哥、韩国、巴西和印度——尚未签署初步协议。 分析人士表示,鉴于特朗普喜欢发出新的关税威胁,并且即使是他自己签署的协议也会重新谈判,他达成的这些协议也可能很快破裂。美国官员已暗示,预计将在未来两到三周内对半导体和药品征收新关税,这可能会进一步改变贸易流向,并激怒一些贸易伙伴。 作为一个规模庞大且多元化的经济体,美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总体上低于其他国家。贸易约占美国经济活动的四分之一,而在墨西哥和加拿大,这一比例超过三分之二。分析人士称,在加拿大,如果不能与美国达成协议,美国的关税可能会引发一场持续到2025年底的衰退。 但关税的影响仍会波及美国经济,推高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这使得企业用于招聘、扩张和创新的资金减少,并减缓作为经济真正驱动力的消费者支出。 赞(9)
|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6407
威望:952 點
金錢:13707 USD
貢獻:3456 點
註冊:2020-09-21
勿忘提肛
|
級別:俠客 ( 9 )
發帖:1450
威望:238 點
金錢:20118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5-05-25
感谢分享
|
![]() |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6089
威望:4640 點
金錢:15075 USD
貢獻:345 點
註冊:2025-01-01
感谢分享
|
![]() |
級別:光明使者 ( 14 )
發帖:13124
威望:18004 點
金錢:60110 USD
貢獻:313 點
註冊:2023-07-05
感谢分享
|